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在秋季有收獲和祭祖等活動。據魯《春秋》記載,古人在九月莊稼豐收的時候,要祭祀天帝和祖先,以答謝天帝和祖先的恩情。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祭祀活動的最初形式。重陽節始於古代,傳於西漢,盛於唐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重陽祭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是壹個意義深遠的古老民俗。重陽節、除夕、清明節和七月三十日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
擴展數據;
重陽節習俗
首先,欣賞菊花
在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節。菊花是天然花卉,因其色彩艷麗,傲霜盛開,形成了賞菊、贊菊的菊花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花月,逢年過節開菊花會,全城的人都去開會賞菊。
在中國的古老習俗中,菊花象征著長壽,也被學者們譽為霜降不屈的象征。自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了壹種時尚。
第二,祖先崇拜
重陽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之壹。古代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在嶺南地區,人們每年重陽節都會舉行祭祖活動。祭祖,登高望遠,是為了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加強家庭和社會的凝聚力。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當地人在重陽祭祖的觀念越來越淡薄。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