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過小年送竈王爺升天,也成為每家都很重視的壹件大事。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掃的幹幹凈凈,在院中間設壹香案,上邊插上幾柱香,擺上新蒸好的饅頭,三個壹疊,***三疊,還要擺上水果、糕餅、關東糖和幾碟菜。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稈精心紮壹匹馬,壹掛車,備竈王爺升天時坐用。在祭祀開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竈王爺像前的供板,誠惶誠恐地把竈神像摘下來,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雙手合壹,嘴裏不斷念叨:“竈王爺升天堂,見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說賴話。”那種真誠心情,都熔鑄在禱告中。儀式結束時,主人點燃火柴,把煙熏火燎壹年的竈神像,連同紮的車、馬壹起燒了。大人孩子們仰望著天空,此時此刻,在冥冥之中,竈王爺已經坐著馬車乘長風,披彩雲,回到天宮。盡管主人們對竈神表現出十分虔誠,並千叮萬囑竈神上天多說好話,保佑壹家平安,但純樸憨厚的關東農民,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他們索性用關東糖把竈王的嘴給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後,見到玉皇搬弄是非,說壞話。給竈王爺吃關東糖的另壹種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多給家裏人說些甜言蜜語。這種用關東糖封竈王爺的嘴,進行行賄祭竈的獨特風俗,是民間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靈。因此,在送竈王爺升天時,各家各戶都要買上壹二斤關東糖,在香案上擺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