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肉洗凈,潤軟或蒸軟,去核。
烏梅炭,烏梅洗凈,按炭化法(附錄二D)炒至果肉鼓起。
性味,歸經酸、澀、平,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生津、平痰。用於肺虛久咳、痢疾久瀉、虛熱止渴、暈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病。
用法用量6 ~ 12g。
具有止瀉止痢、止咳平胃、生津止血、斂肺澀腸的作用,可用於肺虛久咳、久瀉不愈、虛熱口渴、暈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癥。
【食用】適用於虛熱口渴、食欲不振、胃酸缺乏(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消化不良及慢性痢疾、腸炎等人群;適合妊娠不良的孕婦;適用於膽道蛔蟲患者。適合夏天用糖做酸梅湯降溫解暑,生津止渴。情趣生活的飲食譜:“梅子,酸溫,溫膽生津,孕婦更嗜之。”新版本草:“烏梅止痢瘧,每次都見效快。”
【不吃】感冒發燒、咳嗽多痰、胸悶膈的人不吃;菌痢、腸炎早期不宜食用。女性正常月經期和孕婦分娩前後不宜食用。有真惡者,不應取之。
《日華子本草》:“過度吐痰傷筋動骨,侵蝕脾胃,使人發熱。”本草靜姝舒舒:“不宜多食,牙痛者及發散性疾病者宜忌之。”需要配本草:“初瘧痢疾者禁用。”饒有興趣的飲食譜:“吃多了會損傷牙齒,痰多助火,痰多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