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至日是壹年中白天最短的。北半球冬季至日壹般在西歷65438+2月21到65438+2月23之間。在陰歷中,11月是冬季至日的月份。
每年6月21(20日~ 22日)左右,太陽到90°時開始。這是第壹個確定的節氣。公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規測量日影,夏季至日白晝最短,故稱“夏至日”。
擴展數據:
夏季的至日,陽光幾乎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是北半球白天最長的。北極圈及其北部地區的太陽全天不落,形成了最大的極晝區。
這天之後,陽光直射的位置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漸縮短,日出日落的方向開始南移。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中午太陽的高度也在降低,太陽的影子逐漸拉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然比地面輻射到空氣的能量發散得多,所以溫度在短時間內持續上升。
根據民國初年的《雄縣誌》,傳統的中國人會在冬季的至日上豎立八尺的桌樹,以測試來年的洪水和幹旱。漢代也有判斷水旱的標準,即“進則水來,退則旱來。”
此外,中國人將在冬季至日上觀察日出和日落時的雲和氣體的變化,並通過預測風雨和陽光來判斷春節期間的天氣。浙江農業諺語說:“冬至日晴年爛,邋遢冬至日晴過年。”意思是冬天的至日不會雨雪,但是春節會雨雪,使得道路濕滑泥濘;反之亦然。
百度百科-冬天的至日
百度百科-夏日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