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擴展:
石膏被用作藥物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名醫誌》曾記載,周目(今建德)的楊士成有壹個女兒,因骨蒸而內熱外寒,請了許多醫生來給她治病。後來滁州(今麗水)壹位吳姓醫生用膏藥,病人體溫恢復正常,證明膏藥有很好的退熱作用。
蓮藕性味甘寒,能清熱止渴,潤肺養陰。將蓮子心、蓮藕切成小塊,與半去皮切好的梨壹起煮,加冰糖食用。能改善口幹口臭,有助清心安神,助眠。
芹菜性涼,微寒,味甘、苦,解心火。將芹菜、蘋果榨汁,加入開水、蜂蜜飲用,可降火降壓。
西紅柿味甘酸,微寒,可助消化,止渴,改善發熱煩渴。將小番茄、半個獼猴桃、適量低脂酸奶或水擠成顆粒狀,可以清熱解渴,有助於降火,有健胃的作用。
甘蔗味甘,能利尿、清熱、止渴。將綠豆放入水中煮40分鐘至軟爛,然後關火,倒出湯,再將綠豆與甘蔗汁混合飲用,可利尿、解暑、解毒。
近代名醫張錫純因為喜歡用大劑量的石膏,成了有名的“張石膏”。他說:“石膏性涼,能散,有穿透表面,舒緩肌肉的力量。外有真熱者,可大膽用之,得仙丹。”石膏主要由水合硫酸鈣組成,味甘,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