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藥用植物調查報告)
蚱蜢、螞蚱、知母、毛鱗毛蕨、鳳尾(昆明常見民間草藥)的不同名稱。
來源為鱗毛蕨科金毛鱗毛蕨的全草或根莖。
金色鱗毛蕨的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30 ~ 50厘米高。根狀莖短而厚,斜升,密被線形棕色鱗片。葉子是近生的;葉柄高7 ~ 15 cm,棕黑色,有光澤,布滿糠狀鱗片;1羽狀復葉,15 ~ 30厘米長,3 ~ 4厘米寬;最上面的羽片最大,兩邊有7 ~ 14對羽片,呈互生。羽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全緣,先端鈍。中間羽片長2 ~ 2.5厘米,寬7 ~ 12毫米。下部羽片分裂有柄,上部無柄;葉片厚,紙質,兩側密被細長的銹毛,尤其是下面;葉脈呈扇形,孢子囊群沿側脈生長,藏於銹毛中,無囊膜。
出生在石頭表面。分布於雲南、四川、臺灣省等地。
性味《昆明常見民間草藥》:“根莖,味苦,性涼。”
適應癥:①昆明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全草,治胃痛。”
②昆明常見民間草藥:“根莖,消炎,解熱。”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 ~ 3元。
治療傷寒的藥方:蚱蜢的根莖,百合,到達三錢,用水煎服。(《昆明常見民間草藥》)
提醒妳壹下,這個中草藥是從網上來的。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