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其實,據專家考證,粽子只是壹種常見的民間食品。起初,端午節吃粽子並不固定。據說端午節吃粽子是對屈原的祭祀,這是後人形成的,只是反映了民眾的意願。
相傳公元前340年,楚國的愛國詩人、醫生屈原面臨亡國之痛。5月5日,他悲憤交加地把壹塊大石頭扔進了古洛河。為了防止魚蝦損害他的身體,人們用竹筒把大米扔進河裏。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人們會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到河裏去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子”的由來。
擴展數據
粽子的種類:
粽子不僅形狀多,品種多,而且各地的口味也不壹樣,主要是甜的和鹹的。甜的有白水餃、紅豆餃、蠶豆餃、紅棗餃、玫瑰餃、瓜子餃、豆沙豬油餃、棗泥豬油餃等等。
有豬肉餃子,火腿餃子,香腸餃子,蝦餃,肉丁餃子等等,但豬肉餃子更常見。此外,還有什錦粽子、豆沙粽子、蘑菇粽子等。南方風味,還有壹甜壹鹹的“雙餃粽子”。這些粽子都配有不同的口味,讓粽子家族多姿多彩。
人民網-端午節為什麽要吃粽子?吃粽子最初並不固定在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