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壹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據壹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習俗:
壹、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宋代,民間流行壹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二、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三、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壹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