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1,英年早逝叫“回歸”。
來源:春秋周公《禮記·喪》:“十九歲至十六歲為長喪,十五歲至十二歲為中喪,十壹歲至八歲為下喪。」
釋義:16歲至19歲死亡為“長愁”,15歲至12歲死亡為“中愁”,11歲至8歲死亡為“下愁”。
2.指受害者。
來源:南宋鮑照《代從紀北門遊記》:“擲身於明主,死為國喪。”
解讀:為了報答國君的恩情,將士們奮不顧身,浴血奮戰。死後,他們將成為為國捐軀的光榮烈士。
擴展數據字形進化
文言文版《說文解字》:唉,妳還沒成年。人死於十九歲到十六歲,這是壹個漫長的悲哀;15到12個死者,因傷勢過重;在十壹歲到八歲時死去,為了下壹次毀滅。讓妳的聲音免受傷害。?
白話版《說文解字》:唉,人還沒成年就死了。人死於19歲至16歲,稱為長憂;十五歲到十二歲死去的叫鐘毅;十壹歲到八歲死,叫喪。字形以“壞”字為邊,省略了“人”字的“傷”字為邊。
詞語解釋:
1,崇義[chōng shāng]?
釋義:指皇帝未成年死亡。
2.幻傷?
釋義:佛語,幻之意。
3,悲痛[shāng sī]?
解讀:對未成年死者或為國捐軀者的反思。
4.喪服[shāng fú]?
釋義:古代對死者的悼念制度。
5.姚毅[yāo shāng]?
釋義:指成年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