盹的拼音是:[dǔn]。
“盹”,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dǔn,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盹”的基本含義為很短時間的睡眠,如打盹兒、醒盹兒。
名詞?時間很短的睡眠。?組詞:「打盹兒」、「醒盹兒」。元.喬吉《揚州夢.第二折》:「適才剛打了壹個盹,又早晚了也」。
動詞閉目小睡。《董西廂.卷七》:「中袖與枕頭兒都是淚痕,壹夜家無眠白日盹。」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壹折》:「紅娘呵,我只索搭伏定鮫綃枕頭兒上盹。」
字源演變:
“盹”,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盹”的字源演變圖如下:
字典:
集韻朱倫切,音諄。與同。類篇鈍目也。篇海目藏也。又廣韻集韻之閏切,諄去聲。義同。
說文解字:
謹鈍目也。從目。聲。之閏切。十三部。
相關組詞:
打盹、午盹、盹睡、迷盹、盹寐、盹困、丟盹、盹盹、沖盹兒、立盹行眠。
相關成語:
行眠立盹
行走或站著都昏沈想睡。形容極度疲累。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若做官後每日價行眠立盹。」元.趙彥暉.點絳唇.萬種妖嬈套.六麽序曲:「莫不是我今生撅著相思窖,好教我行眠立盹,夢斷魂勞。」亦作「立盹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