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包粽子的由來

包粽子的由來

包粽子的由來如下:

由來壹: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思念之情。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然後慢慢演變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少吃壹點,大部分都要扔到江裏去,讓江裏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

由來二:另有壹個關於粽子的由來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壹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劃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還有些傳說是關於端午粽子的由來與求子壹說有關。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壹種,即為九只粽連成壹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

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