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聖和堂龜苓膏簡介

聖和堂龜苓膏簡介

鷹嘴豆,土茯苓,新會仙草,雅山龜苓膏,宰相的神藥,今天都不為世人所知。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臨安,楊太後和年幼的皇帝為了復興國家,遷居廣東新會雅山(今廣東江門市),君主和大臣們駐紮在此。當時安置了約20萬軍民,多為北方人。初到南粵,戰士們大多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丞相盧秀福很著急,趕緊請當地百姓打聽。當地百姓說廣東氣候潮濕瘴氣,所謂“嶺南之地,積陽之地,夏濕之所居”(屈大均《廣東新話》),當地百姓也深受其害,大多用當地特產“涼粉草”熬制涼茶,以解其苦。於是盧秀福向禦醫請教,在宮廷中改進了原來的保健食療秘方。他在鷹嘴豆、茯苓、生地、蒲公英、金銀花等原料的基礎上,加入新會崖山特有的“涼粉草”制成膏狀藥物。軍士試了試,果然有效退燒,潤肺止咳,健胃理腸,士氣為之壹振。這種藥後來被稱為“龜苓膏”,“仙草”也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曹憲”。

後來,盧秀福的後人沿著西江西行,沿途看到兩廣很多人因為氣候潮濕多霧而身體不適,於是開了壹個小藥棧,做了龜苓膏來濟世。從此,具有清熱解毒、解毒生肌、滋陰補腎、養顏美容作用的龜苓膏在兩廣流傳,並流傳到全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雅山龜苓膏的傳奇故事也因為種種原因而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在品嘗龜苓膏的美妙滋味時,不能不知道盧秀福總理的深情和“江門雅山龜苓膏”的“開源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