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擡頭(農歷二月初二),又稱春耕節、農耕節、青龍節、春龍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龍”指的是東方黑龍七宿的星象。仲春的月初,“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的日子在卯月的驚蟄和春分之間;毛,毛也,萬物出於地,是有毛發生長的大象,代表著生活的富足。
擴展數據:
二月二海關:
中國人認為龍是吉祥之物,是風雨的主人。“龍擡頭”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生機勃勃,昂首挺胸,昂首挺胸。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舉行祭祀龍神、祈雨放生的儀式,以求壹年有個吉祥的收成,並將龍擡頭的季節視為吉祥轉運的日子。
節氣方面,農歷二月上旬介於“雨”、“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進入雨季。俗話說“龍不仰視天不下雨。”
在古代神的族譜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降雨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壹年中莊稼的豐歉。所以,為了讓龍神造雲造雨,龍要在季末的時候,在龍廟前供奉,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同時唱戲娛神;敬龍祈雨,放龍求壹年好收成;還有壹些地方在龍頭節有“劃龍舟”的活動。
百度百科-龍擡頭(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百度百科-二月二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