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生長在淺水田裏,三四月份育苗,莖直上生長,無枝葉,形似龍須草。根白嫩,秋後結果。古時候叫伏米(伏米),俗稱馬蹄,也叫栗子。
莎草科荸薺為淺水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鱗莖為蔬菜。古稱伏米(伏米),俗稱馬蹄,又叫板栗,因形似馬蹄、板栗而得名。稱其為馬蹄鐵僅指其外觀;它像栗子,不僅形狀像,味道、成分、功能也像,又因為在泥裏結果,所以叫栗子。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詳細描述了它的株形和栽培方法。中國在長江以南的省份廣泛栽培。安徽無為、廣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蘇高郵、福建福州是著名產區。
營養價值:
荸薺味甜脆,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磷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做菜,還可以用來做澱粉。
荸薺所含的磷在塊根類蔬菜中含量較高,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機能的需要,對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大有裨益。同時可以促進體內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所以荸薺適合兒童食用。
在英國對菱角的研究中,發現了壹種菱角,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綠膿桿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對降血壓也有壹定的作用。這種物質對癌癥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