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月餅。
宋代以後,不僅要註重口感,還要在月餅表面設計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先將餅面上的圖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再用面團模具簡單壓在月餅上。
2、開燈。
古人有“開燈”助月的習慣。在湖廣,壹個有瓷磚塔,塔內有燈的節日,江南有燈籠船的習俗。在現代中秋節,點燈的習俗更為興盛,尤其是在東部地區。節前十天,家家戶戶用竹簽紮燈籠,做水果、鳥獸,慶祝中秋節。彩紙,塗上各種顏色。點燃蠟燭中的中秋夜燈掛在房屋高處,通常稱為“中秋”或“中秋”。
3、賞桂花。
喝桂花酒的人經常在中秋節吃月餅品嘗桂花,吃各種桂花做的食物,最常見的甜糕。中秋之夜,在桂樹上看月亮,聞著肉桂的香味,喝壹杯桂花酒,慶祝壹家人的甜蜜,成了壹場美麗的聚會。在現代,人們轉向紅酒。
4.偷洋蔥和蔬菜。
據傳說,如果單身女孩在中秋節偷了其他菜的蔬菜或洋蔥,她說她將來會遇到壹個如意郎君。臺灣省這壹帶流傳著“偷蔥嫁郎,偷菜嫁好”的說法,指的就是這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