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中醫古今研究:麥芽糖

中醫古今研究:麥芽糖

壹、古籍總結:

《名醫實錄》:“主補虛止渴。”

《本草綱目》:“解烏頭,烏頭毒。”

《本草離新》:“甘。益氣補中健脾,化痰潤肺止痙。”

《本草經註》陶弘景:“味甘,微溫。主補虛,止渴,去血。”

《千金方耀》:“補虛寒,益氣力,止腸鳴咽,治涎血,化痰,潤肺止咳。”

李仲子:“味甘,性溫,無毒,入肺脾。”健脾潤肺,補虛止渴,化痰止咳,強身斂汗。

肺濕脾甘,以焦糖入二經為宜。用建中湯,味甘而緩。"

《長沙藥液》黃元禦:“味甘,入太陰、陽明胃經。致力於扶土,可以固本培元,入太陰補脾精,去陽明化胃氣,生津潤燥金鑫,養血滋養乙木之風,善於緩急,終止腹痛。”

葉《本草經解》:“氣性溫,味甘,無毒。主補虛,止渴,去血。”“飴糖氣溫,春天很木,入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大地之土味,入太陰脾經。氣味上升,陽也。”“肝臟,血怒;脾為後天之本,萬物之母。當焦糖溫度到達肝臟,肝氣上升,楊琪充盈;味甘,益脾,脾血潤澤,故主體虛。”“味甘益脾,脾陰足渴。氣溫暖肝,肝藏血,血溫停滯,則血出。”

二、現代研究:

成分:本品主要含有大量的麥芽糖,但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2,C)。功能:本品具有補中、潤肺、治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