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吃“臭”的歷史悠久。清代樊宣所作《月巖》中有壹篇《莧菜梗》:“莧菜見瓜,其梗似蔗段,腌氣香,故為佳品”。“三臭”的制作原理和紹興的黴豆腐、黴千片、黴竹筍差不多,只是味道不同。根治“三臭”的關鍵是先做壹個臭鹽水。
小時候,我看見我媽把甑洗幹凈晾幹再煮。然後讓隔壁鄰居倒壹小碗甑當底火,然後我把壹些吃剩的鞭筍湯,毛豆節之類的東西放進去,用塑料袋把甑封好,發酵幾天。如果沒有現成的臭鹵做底料,制作起來會稍微復雜壹點。我媽的經驗是把冬天腌制的鹹菜和鹵水放進蒸鍋裏,加速其腐爛發臭,說是“爛而肥,臭而香。”
或者在自留地裏摘幾株莧菜,去葉洗凈,切成段,用清水浸泡壹夜,然後取出莧菜梗瀝幹,在甑裏撒幾把鹽和壹些幹凈的蔬菜湯。制作臭鹵的關鍵是要密封,否則臭臭的氣味就是蒼蠅繁殖後代最喜歡的地方。好的臭鹵水不僅清澈,而且裏面還有壹股怪味。保存下來的鹽鹵可以用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