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刀豆的理化鑒定

刀豆的理化鑒定

薄層色譜樣品的制備:取樣品粗粉0.5g,加入70%乙醇7ml,沸水浴加熱20min,冷卻,過濾,濾液濃縮至0.2ml,吸取20ml取樣。吸附劑:矽膠G(青島)-1%CMC,濕板,120℃烘1小時。展開劑:壹、正丁醇-乙酸-水(3:1:1);二。苯酚-水(75:25)。雙向擴展,跨度10cm。顯色劑:噴灑1%茚三酮丙酮溶液,105℃烘烤5分鐘。可以看到紫色的斑點。

劍豆的文化內涵最早見於《本草綱目》,被列為谷中豆類。李時珍雲:刀豆本草藥失傳,近書溫補,補了元陽。另壹個人病後打嗝,聽說鄰居。或者讓刀豆燒,白湯兩塊錢壹份。說明李時珍以前的本草不含刀豆,只是民間用藥。又有雲:刀豆人分多種。3月種,藤蔓會吸引壹兩尺,葉子會像豇豆葉壹樣微微生長,5、6、7月紫色的花呈蛾形。莢果,長者近尺,略似皂莢,平而有脊,呈三角形,形態優美...大了孩子大拇指那麽大,微紅。根據這壹描述並參照附圖,可以看出李時珍描述的是現代植物刀豆(Jacq。)DC。

《本草綱目》:“溫中降氣,益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醫林綱要》:“和胃,升清降濁。”

滇南草藥:“治寒濕,益胃,燒灰,送酒於胃,可健脾。”

《四川中醫誌》:“治胸脘脹痛,治腎氣衰,治痢疾。”

段石成《酉陽雜》:“樂浪有劍豆,莢橫,似人背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