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起源於中國、印度和馬來半島等熱帶地區。中國長期以來都是南北栽培。埃及、菲律賓、印尼爪哇島等熱帶地區也流行種植,被視為主食。因為芋頭最喜歡高溫高濕,栽培習性越往南越旺。生長發育需要溫和濕潤的環境。
關於印象最早的可靠文獻是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項羽傳》:“饑民窮於此歲,士卒食芋頭。”在饑荒年代,士兵們吃芋頭和大豆。項羽的根據地在楚國,那時候應該已經培養好了。“芋頭”之名,出自東漢儒生、文獻學家許慎的《說文》:“葉大根固,甚為可怕,故稱之為印象。”意思是中原人第壹次看到芋頭的大葉時,驚呼“嗚嗚”,於是就把這種植物叫做“芋頭”。
芋頭簡介
芋頭,壹種濕漉漉的藥草。塊莖通常呈橢圓形,常有許多小鱗莖,都富含澱粉。2~3片或更多的葉子。葉柄長於葉,長20-90厘米,綠色,卵形,長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錐形,4對側脈斜向葉緣延伸,後裂片圓形,合長65,438+0/2-65,438+0/3,彎鈍,深3-5厘米。花序梗通常單生,短於葉柄。
芋頭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13~15℃開始發芽。生長期要在20℃以上,鱗莖在27~30℃發育良好,需要充足的養分、水分、晝夜溫差和短日照。土壤為富粘壤土,保水性強,pH值為4 ~ 9,最適宜的pH值為5.5 ~ 7。生於丘陵和低山溪流和溝渠,特別是農田和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