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包是壹種用芋頭和適量紅薯粉做成的包子。制作方法簡單。芋頭洗凈,帶皮入鍋煮熟後取出,去皮,在簸箕中搗(爛)成芋頭糊,加入適量木薯粉和精鹽,揉成團備用。豬肉,蘑菇,冬筍絲(或筍幹),蝦和竹簽絲混合在壹起。將芋頭糊粉揉成橢圓形,不用穿(穿起來很困難)用手摳出來,包好,放入有紗布的蒸籠中,大火蒸15分鐘。當地還流傳著壹個關於“芋頭充饑”的故事:古時候,壹個寺廟裏有個和尚,專門種芋頭,20歲就收了很多錢,他就把它修成了墻。後來他餓了,這個廟裏40多個和尚就吃芋泥維生。可見芋頭是好東西,是山中之寶。但聰明能幹的客家人在吃雜糧的時候,不斷變換口味,改變吃芋頭的方式,更新芋頭的烹飪模式,用芋頭烹飪菜肴招待客人,於是在日常生活中烹制出壹種鄉村美食——芋頭包子。過去,芋頭和紅薯是山村客家家庭的主要雜糧。正如農業諺語所說,“紅薯和芋頭是農民最重要的蔬菜”,既可作為蔬菜,也可作為食物。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每到秋天,家家戶戶的地窖和墻角都種滿了紅紅薯和黑芋頭。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都吃米飯,芋頭和紅薯也不再是主要的雜糧,但是客家人想換換口味的時候會種芋頭和紅薯吃。(這是百科全書,)但剩下的都是我自己寫的。芋頭包子在客家話裏也叫小籠包,意思是生個兒子。我是QQ624850035,有需要可以5天內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