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中醫壹直講究整體觀念。人與自然是壹個整體,自然六氣紊亂。如果個人體質或免疫力不夠強,就會導致六氣受傷,這就是所謂的外感六陰。因為風是百病之長,往往是風邪先入體,然後才會有其他陰邪侵犯,所以才會出現壹些風濕、風寒、風熱等證候。
而感冒發燒壹般都是因為風寒邪氣,導致風寒感冒。所以寒氣進入體內,需要發散。需要的藥物壹般是麻黃、桂枝、生姜等。,而姜湯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其實大蔥的蔥白也有散風寒的功效。這藥放入體內後,再加上厚厚的被子捂汗,更容易避免寒邪的再次入侵,也更好的預防寒邪感冒。
但是,這只是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燒。如果發熱嚴重,而且鼻頭發黃,咳嗽有痰,痰黃稠,就有可能從風寒轉為風熱,風熱在體內會比風寒更嚴重,用藥也會轉為辛涼解表藥,比如銀翹升麻,大家熟知的中成藥如葛根口服液、升麻湯等都是治療風熱的,不能亂吃感冒藥,吃錯了妳不需要遮住妳的汗水,因為他正在出汗進入妳的身體。理論上只要吃藥微微出汗就行,不要再凍了。捂汗不會有什麽實際作用,甚至可能有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