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煲仔飯的歷史變遷

煲仔飯的歷史變遷

上世紀80年代,做飯都是用煤爐和柴爐。因為煤爐的溫度比較低,用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柴爐來煮煲仔飯。用柴竈煮出來的煲仔飯有壹種難以忘懷的味道,鍋巴會又厚又脆。上世紀80年代,好吃的煲仔飯被認為除了材料之外,還有對柴火的要求。用荔枝柴煮的煲仔飯,可以讓米飯有壹股荔枝的香味,是淡淡的荔枝味。

1.將大米洗凈,放入1.5倍的水中。2.放在準備好的柴爐裏,大火煮。3.控制柴火的火力很重要。收水大概需要10分鐘。4.從鍋邊多放壹勺油(豬油)。5.放入腌好的肉。6.蓋上鍋蓋,柴火減半。開始改變砂鍋的熱點,讓砂鍋的整個底部和邊緣向不同的方向加熱。大概需要5-10分鐘(取決於個人對鍋巴的喜愛程度,時間越長,鍋巴越會過礁)。

這樣,壹鍋柴火煲仔飯就做好了。吃之前可以加小蔥和醬油,也可以加壹個生雞蛋攪拌壹下,這樣味道更好。最常見的方法是用煤氣爐煮。壹個爐子有4-8個燃燒器,可以同時烹飪。因為燃燒器多,產量的增加無法保證對溫度的控制,而且煮出來的味道不壹樣,外皮也不壹樣。

1.將準備好的米飯(用食用油腌制)放入砂鍋中,加入熱水。

2.在煤氣爐上用最大火煮7分鐘。3.加入腌好的肉4分鐘。4.用文火煮3分鐘。如果喜歡吃鍋巴,可以用大火把鍋底加熱均勻。5.吃之前加小蔥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