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祭拜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是掃墓。
擴展數據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祭祖節日,屬於壹個緬懷祖先、慎終追遠、弘揚孝道的傳統文化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起源於古代的春節,春秋節自古有之。根據現代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是對天地的信仰和對祖先的信仰。“敬天祭祖”的信仰自古延續,祭祖習俗成為清明節的固定習俗。
清明有兩個內涵:節氣和節日。清明節氣從時間和氣象物候上為清明節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是壹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也是殷琦衰落的季節。
清明時節,辭舊迎新,生命開始繁盛,氣溫回升,春暖花開,萬物幹凈整潔,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景象。這個季節是郊外踏青(春遊)、清明(掃墓祭祀)的好時節。清明節把節禮日和民間節日結合起來,是時間和人的統壹。清明習俗文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壹”的傳統觀念。清明節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吸收和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將多種民俗融為壹體,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