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至日是中國農歷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傳統節日。至今,仍有許多地方有冬季至日節的習俗。冬季的至日俗稱“冬節”、“龍至日節”、“亞歲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已經通過土歸觀測太陽確定了冬季至日,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時間在公歷12年2月22日到23日之間。
2.每年中國農歷新年的冬季至日,餃子是富人和窮人不可或缺的節日大餐。俗話說:“十月壹日,當冬天的至日來臨時,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在冬季至日放棄醫學而留下的。他寫的《傷寒論》是醫家的傑作,被歷代醫家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句名言:“進則存世;如果妳撤退,妳將拯救人民;”妳做不了好醫生,也做不了好醫生。"
至日冬天吃餃子是從張仲景開始的。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生活在農耕文化的中心地帶。冬天來了,很多當地人耳朵都凍住了,這讓張仲景很擔心。於是他用壹些驅寒的藥物將羊肉煮熟,用面袋做成耳朵形狀,煮熟後給凍傷的人吃。這不僅是壹種食物,也是壹種防凍藥。張仲景稱之為“祛寒焦耳湯”。百姓吃了之後,血管變得通暢,耳朵變得溫暖,凍傷也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