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的牙齒和顎骨結構適合咀嚼堅硬的竹子。它們有長長的下顎和臼齒,可以把竹子切成小塊,使它們更容易消化。熊貓的食物選擇可能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竹子是它們生活的大熊貓保護區最常見的植被,而其他可能成為它們食物的植物資源要少得多。
大熊貓的牙齒是食肉動物的,不是食草動物的,所以它們不能把食物磨得很細,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吃竹子時消化系統會被抓傷,因為它們在選擇食物時只吃嫩的部分。
大熊貓的形態特征
大熊貓胖胖的,像熊壹樣,圓頭短尾。頭軀幹長1.2-1.8m,尾長10-12cm。體重80000-1.20kg,最大體重可達1.80kg。養的熊貓稍重,雄性壹般比雌性稍大。頭和身體是黑白相間的,但黑不是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帶棕,白中帶黃。
秦嶺地區個體較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褐色。岷山(尤其是青川平武)更小,體毛更細,棕肚毛更少,但梁山並不小。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藏在密林和積雪覆蓋的地面的樹木中,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子和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快速爬上高大的樹木。
大熊貓的皮膚比較厚,最厚處可達10 mm,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膚厚度也不壹樣。體背比腹側厚,外側比內側厚。皮膚平均厚度在5毫米左右,呈白色,有彈性,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