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風俗有掃塵、祭竈神等。
1、掃塵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壹,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祭竈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竈,入夜後要把竈臺刷幹凈,把舊的竈君取下燒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貼上,壹送壹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還要燒香、點燭、放紙炮等。祭竈這壹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祭竈的日子並不是在小年日。
春節淵源
春節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壹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