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果是個奇怪的東西。因為它不是從任何植物上長出來的,沒有解剖結構,所以看起來像個泡泡。似乎它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被吃掉。植物之所以結出果實,是為了吸引動物來覓食,傳播種子。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果都是經過人工培育的,體積和口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肥皂浸泡過的果實沒有種子,相當於失去了果實存在的目標,也失去了所有生物適應者的目標——繁衍。我們人工培育無籽水果,要麽通過嫁接或切割(如葡萄和橙子),要麽通過它的種子親本(如西瓜)。
也許肥皂泡水果根本就不是水果?獲得它需要饑餓和苦修,它只接受真誠和感恩的人。這有點像《出埃及記》中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嗎哪”。嗎哪帶著露珠出現,像霜壹樣,沒有明顯的生物學特征。它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被吃掉,因為它是神靈的恩賜,而不是生物進化的產物。
肥皂泡果為什麽這麽專註於被吃。蚜蟲和介殼蟲確實會照顧食客,提供“易吃”的蜜露。這也是為了吸引虔誠的追隨者。許多螞蟻與半翅目的昆蟲建立友誼。沒有螞蟻同伴的蚜蟲會把蜜露“擠”出來扔掉。含糖的蜜露非常容易滋生黴菌,放在自己的地方會汙染環境。照顧螞蟻的蚜蟲會慢慢排出蜜露,蜜露的腹部末端有剛毛,這樣蜜露滴就可以掛在上面,方便螞蟻飲用。如果螞蟻不能在短時間內到來,它甚至會將蜜露吸回體內,稍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