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都是真菌入侵,但不屬於同壹個亞科。早疫病由高等真菌引起,晚疫病屬於低等真菌鞭毛蟲亞科。
馬鈴薯早疫病主要由青枯病菌引起,可發生在葉片上,侵染塊莖。病葉斑呈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有同心輪紋,大小3 ~ 4毫米,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黴層癥狀,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重的葉子幹枯脫落,地裏的植物枯萎發黃。感染該病的塊莖產生暗褐色、略凹、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病斑邊緣清晰,皮下有淺褐色海綿狀幹腐。該病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在部分地區危害不亞於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黴引起的毀滅性卵菌病害,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
葉片感染時,葉片尖端或邊緣出現水浸綠褐色斑點,斑點周圍有淡綠色暈圈。濕度大時,斑點迅速擴大,變成褐色,並產生壹圈白色黴菌,即孢子囊和孢子囊,特別是在葉片背面。幹燥時病斑變褐變幹,易碎易裂,無白黴,擴展速度變慢。莖或葉柄帶有棕色條紋。嚴重病葉下垂卷曲,最終全株發黑腐爛,整個田地都被烤焦,散發出腐爛的氣味。塊莖感染褐色或紫褐色斑塊,略凹陷,患處皮膚下的馬鈴薯果肉也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展或腐爛。
供大家參考,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