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指示
1.利水利尿用於水濕內蘊,水脹,腳氣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豬苓同用。
2.健脾止瀉用於脾虛濕盛,食少便溏或腹瀉,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如沈淩白術散。
3.祛風除痹用於風濕痹痛,常與季芳、梔子、滑石同用,如徐安畢湯;常與杏仁、麻黃、甘草配伍,制成麻杏益肝湯。
4.清熱排膿可用於肺膿腫,可與蘆根、桃仁、冬瓜仁同用,如千金胃經湯;治腸癰,可與附子、敗醬草同用,如薏苡仁、附子粉。
此外,還可用於治療濕熱早發、氣邪內盛、胃脘痛、苔膩等癥。,常與杏仁、豆蔻仁、厚樸配伍,類似三仁湯。
用量及用法:10 ~ 30g,水煎服,或制成丸粉,或與粳米同煮。健脾止瀉宜炒,清熱利濕宜用。
津液不足者及孕婦禁用。
按說法,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薏苡仁味甘、淡,既能滲脾所惡,又能補脾所喜。性寒而不傷胃,健脾而不膩,滲濕而不澀,藥性溫和。是壹款可以清補沖淡的產品。因為它有健脾的作用,健脾會使肺充滿氣,所以能補肺。故常用於腳氣水腫、濕阻經絡、肺膿腫、腸膿腫、濕熱泄瀉。
同類藥物鑒別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濕,用於脾虛濕盛者。但薏苡仁能清熱消癰,散筋骨之濕;茯苓性平,具有良好的養心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