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半夏炮制前後的區別

半夏炮制前後的區別

半夏,又名法夏、黃法夏、北京法夏、夏靜、北京半夏。生半夏用明礬、甘草、石灰炮制後入藥。半夏毒性低,祛痰作用強。半夏性溫,既能燥濕化痰,又能調理脾胃。常用於脾虛濕阻、痰飲之證,有清痰化痰、調理脾胃之功效。

清半夏,又名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生半夏用明礬炮制入藥。清半夏的毒性和辛燥性降低,祛痰作用增強,適用於體虛痰多、輕度寒濕者。

半夏又名"三不了"、"乳溝"、"巴豆"、"雷迪公"、"文帝"、"水玉"、"石鼓"、"楊彥半夏"、"合谷"、"蠍子"、"朱迪半夏"、"三條"、"鷓鴣"、"老和尚頭"、"野芋頭"、"天上墜星",都屬於半夏屬

半夏是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毒性為全草,塊莖毒性相當大。可由0.1—1.8g的生食引起..對口腔、喉、消化道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少量服用可使口腔和舌頭麻木,大量服用可引起灼痛腫脹、不能說話、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緩慢而不均勻、痙攣、呼吸困難,最後癱瘓死亡。是掌葉半夏(別名虎掌,中醫“天南星”)的近親。

半夏加熱或加明礬、姜汁制成的各種制劑,對脫水嗎啡、洋地黃、硫酸銅引起的嘔吐有壹定的止吐作用。三種催吐劑的作用機制不同,但半夏均能表現出止吐作用,推測其止吐機制為抑制嘔吐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