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的慶祝活動,蛋就是復活節最典型的象征。古時人們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征,因為它孕育著新的生命。後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以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征,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
復活節人們常把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的鮮血,同時也象征復活後的快樂。還有壹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彩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遊戲。
他們把彩蛋從山坡上該下:誰的蛋最後破,誰就獲得勝利。全部彩蛋都歸他所有。美國白宮每年也玩這種遊戲,只不過是把蛋放在草坪上滾動而已。
歐洲人認為雞蛋有兩次生命。第壹次母雞產蛋,是為“新生”,第二次是小雞破殼而出,是為“重生”。重生象征著復活,因此,雞蛋通常作為復活節裏最重要的食物象征,意味著生命的開始與延續。
在德國每年壹到復活節,雞蛋的需求量就會上漲。平時,德國人都喜歡吃棕殼雞蛋,因為白殼雞蛋壹般來自於籠養雞。但在復活節,情況卻不壹樣,這是為什麽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白殼雞蛋那更易於作畫。棕殼蛋上也能畫畫,但效果就無法像白殼蛋那樣色彩繽紛了。
而在希臘,人們則習慣將雞蛋染成紅色,以紀念耶穌。染紅雞蛋的習俗在希臘由來已久。拜占庭時期,就出現了在復活節糕點上裝飾紅雞蛋的習俗。之後,這些習俗世代相傳,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