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它根植於開燈祈福的民俗。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但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成為全國性民間節日是在漢魏以後。
元宵節的傳說:
我國每年元宵節都有放燈籠的習俗。元宵節為什麽要點燃?佛教教義中把火比作佛陀的神力,所謂“無限火焰照耀無窮”。光有兩個奇妙的用途:壹是打破世界的黑暗;二是顯佛之光滅壹切眾生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燈被視為佛前的供品之壹。佛教徒鼓勵信眾放燈籠,在經典中反復宣傳“百燈懺悔”、“人間最好的光”。因此,那些經常進山求佛的人總是獻上燈油,以示他們對佛地的廣泛耕耘。
佛教盛會需要明亮的燈光照亮國王。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於西歷65438年2月30日,也就是東土正月十五,顯神降魔。為了紀念佛祖換神,有必要在這壹天舉行點燈儀式。
隨著佛教東傳,正月十五燃燈之風隨之而來。現在藏語稱元宵節為“Ju 'aquba”,意思是正月十五祭祀佛祖。這就是元宵節源於佛教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