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讀:[qìn]。
釋義:
沁[qìn]:1. 滲入;浸潤:~潤。~人心脾。~涼。2. 汲水:"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3. 頭向下垂:~著頭;4. 納入水中。
詳細釋義:
沁 形聲。字從水從心,心亦聲。"心"意為"內部"。"水"與"心"聯合起來表示"從內部滲透出來的水。"本義:滲透之水。辨析:沁與泌:二字都意為"從內部滲透出來的水(或液體)",而且水源位置都不能直接看到。區別在於,沁字表示的水源其位置是確定的,是在某個範圍內的中心點處;而泌字表示的水源其位置不可確定,只是知道它壹定存在。
出處:
《巳集上》《水字部》 ·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鴆切,音鈊。水名。《說文》水出上黨羊頭山。《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谷遠縣,東至滎陽縣北,東入於河。《註》卽洎水。《郡縣釋名》沁河源出沁源縣,有二,壹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壹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 又州名。《廣韻》本漢谷遠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廣輿記》沁源縣屬沁州,沁水縣屬澤州。 又《集韻》所錦切,音?。又斯荏切,音襂。又所禁切,音滲。義同。 又以物探水也。《韓愈詩》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註》北人以物探水為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