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草》:文蛤粉,止咳、止胸痛、化痰、軟堅之藥。吳養元說,據《成無極雲》記載,蛤蜊為鹹,用腎以克濕氣。因病致濕痰,導致子宮紊亂,升降失調,氣滯咳嗽,瘀血阻胸者,用鹹寒潤軟硬之物,如氣滯痹阻,便可輕松解決。再比如鐘的理論,傷寒在陽,汗解之時,用冷水澆之,其熱不可搶,則更煩。想喝水又不渴的就用蛤蜊散。這種藥搗爛磨成粉,幾塊錢壹個,煮湯服用,能分利水利濕之邪,抑陽道。過去仲景用之,因寒而滯熱,故可分表裏水氣。那妳就知道這是清熱消飲的光劑了。而且壹定是想喝水但不渴的人用的,所以知道可以釋放偶爾抑郁的熱量,但不能釋放固體結的熱量。
3.《本經》:主惡瘡,五痔。
4.“別錄”:咳嗽胸痹,腰痛,急性脅痛,鼠痿,大穴出血,虛脫時漏。
5.《湯藥》:能利水。治療急性癰和口鼻糜爛。燒灰和蠟豬脂肪和塗層。痰沈,軟堅,止渴,收斂,固本。
6.《長沙藥解》:清金水,止渴除煩,化痰止咳,軟堅化痰。
《中華本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