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樹株高3~8米之間,樹幹為圓柱形,葉片有長柄,簇生,掌狀分裂,裂片為線形,細長。
棕櫚,棕櫚科棕櫚屬常綠喬木,其樹幹圓柱形;葉片近圓形,葉柄具細圓齒;花小黃綠色,卵球形,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佛焰花序,花序大型多分枝;果實闊腎形,有臍和白粉,成熟時由黃變為淡藍色;種子胚乳角質;花期4月,果期12月。
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褶的線狀劍形,寬約2.5~4厘米,長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
棕櫚樹生長環境:
通常僅見栽培於四旁,罕見野生於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區可達2700米。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唯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
耐寒性強,稍耐陰。適生於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也耐壹定得幹旱與水濕。抗大氣汙染能力強。易風倒,生長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