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壹。時間在公歷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經度225。此時地球赤緯-16° 19′,北京正午太陽高度只有33° 47′。
2.“立冬補冬,補空口”隨著冬天的臨近,人們應該補上食物來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自己的活力。西北地區習慣吃狗肉、牛羊肉等溫補食品。此外,努力工作了近壹年的人也會在立冬時獎勵家人,用豐盛的食物滿足他們的渴望。
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在山東地區,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壹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壹種享受。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簡介。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壹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麽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