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壹開始就講述了王冕的故事。第壹次,在介紹王冕的生平時,說:“這個人叫王冕,住在諸暨縣農村。他父親七歲就去世了。”“王冕父親去世”是這句話的縮寫。
這句話在大家看來可能很普通,但在語言學家看來卻很陌生。
我們知道,句子有主語和謂語。謂語是主語的動作。比如“我燉母雞”,“燉”是“我”的動作;或者我們可以換壹個不及物動詞,“母雞熟了”,“熟了”也是“母雞”的動作。這是語法的壹個基本前提,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中都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我們用這個語言學上的常識性規律來看“王冕父親去世”這句話。主語應該像“王冕”,謂語動詞應該像“死”,所以“死”應該是“王冕”的動作。但這句話中國人都很容易理解。意思是王冕沒死,父親死了。這很奇怪。題主應該是王冕,但是他父親去世了。這位父親死得比竇娥還冤,但普通中國人說這話並不覺得奇怪,第壹次聽到也能理解。這背後壹定有什麽原因。
詳情參見殼牌網絡解決方案。
/pick/1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