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鵪鶉味甘,性平,入大腸、心、肝、脾、肺、腎經;本品能補中益氣,清利濕熱;適應癥為水腫、肥胖性高血壓、糖尿病、貧血、胃病、肝腫大、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本草綱目》記載“肉能補五臟、益中焦、益氣、強筋骨、抗寒熱、消暑”,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體虛、咳喘、神經衰弱等癥。
鵪鶉肉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維生素E、蘆丁等。,而且營養價值比雞肉高。鵪鶉肉每百克含蛋白質24.3克,比雞肉高4.6%,維生素含量是雞肉的兩倍。鵪鶉肉富含賴氨酸和谷氨酸,所以鵪鶉肉味道鮮美,但不油膩。鵪鶉肉適合煎、炸、烤、燉、煲湯等烹調方法,如脆皮鵪鶉、芙蓉鵪鶉丁、烤鵪鶉等。鵪鶉也可以作為滋補藥膳的主料。
鵪鶉蛋富含優質卵磷脂、多種激素和膽堿,對神經衰弱、胃病、肺病有壹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鵪鶉蛋中含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對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合成、組織蛋白和胰腺活性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