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白芨簡介

白芨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白芨別名5來源與產地6性味與歸經7功能與主治8使用註意事項9化學成分10白芨藥理作用11參考。附:1白芨方劑2白芨中成藥3古籍中的白芨1拼音báI jīρ。

2英文參考白芨[湘雅醫學詞典]

3小結白芨是中醫的名稱,來源於證治規範,即《神農本草經》[1]中記載的白芨別名。

4白芨別名白芨、白根、白雞、地螺絲[2]。

5來源與產地:蘭科植物白芨的塊莖。)reichb.f. [2]。位置: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陜西等地[2]。

6性味苦、甜、澀、涼[2]。入肺、胃經[2]。

7功能主要用於斂肺止血、消腫生肌[2]。

1.治療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和鼻出血[2]。煎服:6 ~ 15g;研磨粉,3 ~ 6g [2]。

2.治療癰、腫、瘡、外傷出血、水火燙傷、手腳皸裂[2]。磨碎和修整或搗實新鮮產品〔2〕

8註意防烏頭[2]。

9化學成分塊莖含有揮發油和粘液[2]。塊莖含有聯芐類化合物:3,3 '二羥基4(對羥基芐基)5甲氧基聯芐,3'3二羥基2(對羥基芐基)5甲氧基聯芐等[2]。還含有山奈酚III、3'O甲基薯蕷皂苷等[2]。此外,還含有白芨葡甘聚糖[2]。

10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