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主要防水面上方的敵人,因為淡水域壹般比較淺,魚刺集中在背上;
常吃的海水魚是海裏中上層水域的魚,這些魚更需要防禦的是來自下方的敵人,所以魚刺集中在肚腹。
另海水中魚需要抵禦的外界壓強更大,所以多是大而粗、稀疏的骨架,大型的魚類(如鯊魚)就進化成了軟骨魚類。
這是因為生物進化的趨勢是骨骼數目減少,骨刺少的魚在進化序列上是比較高級的,如鱸魚,比目魚等。反之,則骨刺數目較多,如白鰱光頭骨就有387塊,鳳尾魚的骨刺數目也不少。
壹釣魚愛好都的結論是:無論是江河湖海,越是沒有攻擊能力、或是容易受到攻擊的魚類,大都多刺;有些弱小浮魚連肌肉裏面都布滿亂刺。這大概是它們自我保護的演化成果,壹是讓攻擊者知道我刺多、不好吃,二是生存環境惡劣,需要骨骼細膩的靈活身軀來逃避災禍。而兇猛魚類如海裏的鯊魚、虎鯨,江河裏的黑魚,鮎魚等除了主幹骨骼就沒有亂刺。當然,這和動物進化等級高低有關,越高級骨骼就減少而合理集中(無脊椎低等生物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