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在地震帶附近。
壹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導致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緩慢向東流動,沿著高原東緣的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下剛性塊體的頑強抵抗,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壹帶突然釋放。
第二,逆沖、右旋和擠壓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的中央斷裂帶,在壓應力作用下由西南向東北逆沖。此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西南向東北方向移動,導致余震向東北方向擴展;主震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緩慢,可能導致余震強、持續時間長。
第三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過渡帶,震源深度10 km-20 km,破壞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