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在諷刺的是什麽?
“切糕事件”起碼給我們三重啟示:壹是在公***事件叠出、公眾參與意識勃興的當下,權威信息如果非要選擇有字數限制的“微傳播”來發布,也應該遵循事實本真,分成“幾季”,力求全貌,避免誤導;二是“切糕”等具體糾紛,可能確實存在處理不妥、有所偏向的諸多事實,如何還原事件本身的是非曲折、“不把與少數民族有關的事都作為民族問題”定勢處理,考驗著地方部門的權力取向與智慧;三是與其讓“天價切糕”的想象在民間蔓延,不如踏踏實實整飭相關市場,這既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是維護切糕賣家的切身利益。只有公平買賣、自由交易,這壹喚作“瑪仁糖”、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民族傳統副食,才能不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