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節壹般指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殺,後人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民俗風情相互交融,因地域文化不同,風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
端午節是壹個祭祀神靈和祖先,祈求辟邪,慶祝娛樂和食物的民間節日。它不僅清晰地記錄了先民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內容,也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習俗主要有劃龍舟、端午、采藥、掛艾草、中午喝水、洗草藥水、祭神祭祖、泡龍舟水、吃龍舟飯、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紮五顏六色的絲線、戴香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