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窩窩,又名窩頭、窩窩頭。玉米粉、豆粉或栗子粉等雜糧做成的食物,略呈圓錐形,底部有壹窩。這種食物的起源無法考證,但我們知道它至少在明代就已命名,也就是說,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因為玉米粉、豆粉、栗子粉都是金黃色的。所以也叫金窩窩。
擴展數據:
窩窩頭原本是過去北京窮人的主食。它是由玉米粉或混合面條制成的。大的半斤,小的兩三兩。窩窩頭的形狀呈圓錐形,上小下大,中間中空。為了方便蒸熟,底部有個洞(北京叫窩窩兒),又因為是和饅頭壹樣的主食,北京人就把這種食物叫窩窩頭。
過去,他在描述壹個人的悲慘命運時,經常說:“他壹生都在饑餓和疲勞中,吃著窩頭。”歇後語“窩窩頭翻身——露出大眼睛”是指窩窩頭翻身時,天空中出現壹個又大又圓的眼睛(即壹個圓洞),用來形容炫耀,但很醜,常帶有輕蔑和諷刺的意味。
百度百科-金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