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不是魚,木魚是壹種法器,多用於佛教、道教的功課與法會。
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形制有二:壹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壹為圓狀魚形,誦經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
相關記載:
木魚是佛學中國化的產物,是印度佛學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從功能上來看,它的產生源於佛教的“犍槌”。
這些例子都表明,佛學中國化後,犍槌 (即木魚) 的功能得到了大力擴展。柷敔在古代作為樂曲發起和收尾的樂器,在宮廷音樂中必不可少,佛學在漢末傳入中國後,犍槌迅速與中國傳統樂器融合,改造外形,擴充功能,木魚悠然而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