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情人節不僅是祭拜七姐妹的節日,也是愛的節日。是以“牛郎織女”民俗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求愛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原名乞巧節。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漢代女子常在樓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人皆之”,這是我們所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乞巧記錄。
來源
七夕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據歷史文獻記載,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學的了解和紡織技術的出現,就有了關於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牛郎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向的星星,統稱為二十八夜,其中北鬥七星最亮,可以用來在夜間辨別方向。北鬥七星的第壹顆星叫魁星,也叫狀元。
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被稱為“大奎天下秀才”,秀才們把七夕稱為“魁星節”,也叫“曬書節”,保留了最早的七夕起源於崇拜星星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