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須菜是壹種什麽樣的菜?
龍須菜學名江蘺,有的地方俗稱“海面線”、“紗尾菜”,為溫帶性海菜。藻體呈深褐色,枝叉細長,原野生在低潮線附近,大多叢生固定於石塊、砂礫或貝殼上。因其生長快、產量高,已成為人工養殖的品種,得到迅速發展。龍須菜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紅藻,體內含有大量的藻膠,幹品的含膠量高達25%以上,很早就被作為制造瓊膠的主要原料之壹。它還有藥用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要》記載,可治小便不利等,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它還含有降血脂的成分。作為食物,沿海群眾歷來有用它煮膠做涼粉或直接炒食的習慣。近些年,隨著對海藻食療作用認識的進壹步加深,龍須菜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龍須菜在洞頭洋的養殖歷史雖不長,但由於味道鮮,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很快成為餐桌上美味。以它為主原料加工成的“銀河壹品羹”、“海草龍蝦面”都已成為本地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