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又稱“鯉魚躍龍門”,意思是黃河鯉魚躍龍門,變成龍。比喻事業成功或地位提升。來自新石三季芹。魚躍龍門的傳奇故事,就發生在今天洛陽龍門石窟所在地。李白《贈崔》:“黃河三尺鯉,原在孟津居,非龍,隨魚俱歸。”詩中的“金夢”就是今天洛陽所轄的縣,北依黃河。
暗示
按愚公的說法,“導河積石,至於龍門”。據《名山》記載,“河水到此山,水波起伏,似山沸”。清乾隆《韓城縣誌》載:“兩岸有斷山斷崖,相對如門,但龍可過,故稱龍門。”相傳“龍門”是大禹治水時所雕,又名禹門渡。關於“禹鑿龍門”,《呂氏春秋》說:“勤勞於世,日夜不懈,連著大川,絕堵,鑿龍門。”
《三個故事會》記載:“此處立兩座山壁,河水從其中流出,競約百步。兩邊墻壁被隔斷,形狀像門,故稱“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