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意:
牦牛(山海經),又名:毛牛(山海經)、牯牛(二退)、毛西(廣智)、毛牛(顏師古《漢書註》)、朱牛(昨日之夢)、毛牛(水洞日記)。
本草綱目:牦牛來自臨洮和甘肅西南部,野牛也有很多人養。形似水牛,長而有力,能負重,飛得像蒼蠅壹樣快,而且莖很粗。髭、膝、尾、背、須上有黑毛,且長。它的尾巴是最長的,有水桶那麽大,也很會照顧自己。草上鉤了,就停下來不動了。古人拿它當絲綢,今人認為它是流蘇帽。如果頭發混有白色,就會被染成紅色。《昨日夢錄》說西夏竹牛重幾百斤,角很長,黃黑相間,弓力極強。他用的是假犀牛角,所以看不出區別。曹昭《論葛沽》說,毛犀,也就是牦牛,角上的斑點都像山犀,但沒有粟紋。不奇怪,它像竹子,所以叫毛犀。它的角也可以和犀牛混淆,但是沒有小米紋。蘇頌《圖經》誤以為嚼犀牛角之人也。也可以用,但是效果不如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