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最初指長子的長子,在孫輩中與年齡無關,後來指長孫。
關於長子長孫,最早的記載來自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關於長子長孫的記載。長孫原指長子所生的第壹個男孩。就算是孫子,這小子再小也是孫子。
概念:
通俗地說,按照原來長子長孫的定義,假設隔壁老王有兩個兒子,王大和王二,毫無疑問,王大是長子,王的孫子是長孫。甚至因為各種關系,王大晚婚晚育,王大的兒子也不比王二的兒子大。
但是,王達的兒子也是他的孫子。就算王二的孩子比王大的兒子大,也不會是他的孫子。古代講究尊卑有序,馬虎不得。按照以往的繼承順序,長子長孫有不容置疑的繼承權。
但是現在隨著過去男女平等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對長子的要求也沒有那麽嚴格了。現在普遍認為長子是兄弟中的長子,而我們都是普通人,沒什麽可繼承的,所以不再那麽在意長子長孫。